4月11日下午,2025年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旨在推动商贸流通领域创新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本次会议以“商贸流通领域创新与未来发展“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法规标准处处长付正艳应邀参加会议并讲话。学校党委常委、副院长,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常设秘书长张闯参加会议并总结发言。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8所商业高校合作联盟成员代表,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2所商务部国内贸易智库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对外合作办公室)处长、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副秘书长郭茜主持。

付正艳在讲话中表示,商贸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商贸流通领域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阶段,即面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又存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供应链协同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立足新起点,以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为目标,完善城乡流通网络等;二是聚焦新方向,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探索数字化应用场景;三是凝聚新合力,发挥商业高校合作联盟作用,共筑创新生态。

张闯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专家学者相聚在北京物资学院,围绕人工智能等内贸专题研究进行阶段汇报交流,共谋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发展。张闯从问题和需求的提炼、典型案例的全球视角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关键技术动态研判的把握、新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他希望,商业高校合作联盟应保持常态化交流,在政策咨询、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发声,助力商贸领域稳健发展;各联盟成员结合各自的区位优势、研究领域专长,秉持长期深耕的精神,不断迭代完善,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贡献联盟力量。

会议第一阶段,内贸专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就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围绕商业设施发展、产业融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居民消费增长、行业治理体系完善以及服务消费提质升级等方面展开交流,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会议第二阶段,商业高校合作联盟成员代表围绕商贸流通领域创新与未来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发挥各高校的科研优势,从不同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地举措,在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商贸流通,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双链安全与韧性提供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供稿:何巍
摄影:李亮
审核:郭茜